波长范围与波长间隔是色差仪的两个核心参数,决定了仪器"看清"色彩的能力。理解这两个参数的含义与关系,有助于我们正确选择和运用色差仪。一起来理解一下吧!
1波长范围的含义
波长范围是指色差仪能够检测的光谱区域,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表示。这个参数定义了仪器"可见"的光谱范围,就像人眼的视觉范围一样,决定了仪器能够捕捉到的颜色信息总量。
2可见光波长范围
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380nm-780nm。这一范围内的电磁波能引起人的视觉响应,从而产生明亮的感觉。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,由于波长不同,人产生的颜色感觉也不同。波长从780-380nm,颜色的排列依次顺序是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。
3色差仪波长范围
理论上,覆盖400-700nm波长范围的色差仪即可满足大多数应用需求。常见色差仪光谱范围如下:
400-700nm
米兰足球推荐的波长范围覆盖核心可见光谱,如ac米兰app苹果TS7系列、ST7系列分光测色仪。
图为ac米兰app苹果TS7700分光测色仪的光谱显示界面,波长范围为400-700nm
360-780nm
高端色差仪往往会扩展波长范围,以提升特定应用的测量精度。如ac米兰app苹果TS40系列液体色度仪和TS85系列/YS60系列台式分光测色仪波长范围为360-780nm,覆盖可见光并部分延伸至紫外和近红外。
图为ac米兰app苹果YS6060台式分光测色仪的光谱显示界面,波长范围为360-780nm
注意啦!
扩展波长范围的价值在于能够捕捉更完整的光谱信息。例如,包含紫外波段可准确测量含荧光增白剂的材料;包含近红外波段有助于分析某些特殊颜料的特征。选择波长范围时,需权衡实际需求与成本,避免过度配置或配置不足。
1波长间隔的含义
波长间隔是指色差仪在测量光谱反射率时,相邻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波长距离。这个参数决定了光谱数据点的密度,直接影响色彩分析的精细程度。
2 色差仪波长间隔
色差仪波长间隔越小,仪器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光谱特征,从而在各种照明条件下提供更准确的颜色评价。
10nm间隔
约40-50个数据点配置,大多数色差仪会采用这个标准
图为ac米兰app苹果YS6060台式分光测色仪标样光谱显示界面,点击波长切换按钮,当前测试的标样光波长、光谱反射率以间隔10nm的频率j进行切换。
5nm间隔
约80-100个数据点配置,适用于高精度的颜色匹配和测量。
1nm间隔
约400+个数据点配置,适合于精密的科研分析
注意啦!
色差仪通过获取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,并以此计算颜色基础数值及颜色指数,波长范围及波长间隔在色差仪测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。